查看原文
其他

江湖论剑:具有免疫抑制能力的MSC为何败在治疗GVHD的3期临床试验?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间充质干细胞 Author 东海先生

点击上方蓝色小字↑↑↑------干细胞者说”,选关注,即可订阅本科普号。本刊号部分资料来自网络。

人生小哲理
 
干细胞者说

前路漫漫,我们一直在路上。干细胞行业一定会牢记那些披荆斩棘,为了人类医疗健康不轻言放弃的人们。

---致所有迷茫的小伙伴







正文

干细胞成药之路崎岖漫长,2009年Prochymal治疗难治性GVHD3期临床试验失败,是MSC临床应用的一个灾难性事件,几乎否定了MSC的临床疗效。

2013年,一篇综述提出了失败的4个可能原因:即:MSC捐赠者的个体差异、表观遗传学重编程、免疫原性和冻存程序。

今天,东海先生提出了他的观点,即MSC的质量和治疗方案。


1

引言

导致造血干细胞移植(包括骨髓移植)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患者出现了移植物抗宿主病(GVHD)[1, 2]。3级急性GVHD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5%,而4级急性GVHD患者仅为5%[3]。

间充质干细胞(MSC)的出现,曾经给难治性GVHD带来了温暖的曙光,因为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能力,能抑制多种免疫细胞的激活,减少免疫排斥反应,而且MSC具有很低的免疫原性,即使异体使用也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(但也会被机体通过其他方式清除)。先是动物实验证明MSC能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和存活,而且还能减少GVHD的发生[4-7];随后的临床研究进一步确认了MSC能有效治疗难治性GVHD[8-12]。

 2009年Prochymal(骨髓MSC)治疗难治性GVHD的3期临床试验的失败,是MSC临床应用的一个灾难性事件,几乎否定了MSC的临床疗效[13]。4年后的2013年,一篇综述分析了Prochymal(骨髓MSC)3期临床试验失败的4个可能原因,即:MSC捐赠者的个体差异、表观遗传学重编程、免疫原性和冻存程序[14]。再4年后的2017年,由于不完全同意这篇综述的观点,本文章提出了Prochymal(骨髓MSC)治疗失败的2大重要因素,即MSC的质量和治疗方案。


2

MSC的质量

虽然2006年制定了大家比较认可的MSC鉴定标准(定义),但是这些鉴定标准并没有评价质量相关的指标;而且MSC具有多功能属性,很难有单一指标来界定MSC的质量。基于目前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机制的了解,间充质干细胞的功能评价标准主要在于2方面:分泌的细胞因子和免疫抑制能力[15-17]。分泌的细胞因子容易量化及检测,而免疫抑制能力不容易量化及检测。因为免疫抑制能力的检测涉及到免疫细胞的应答能力,不同个体的免疫细胞应答能力不同,甚至同一个体的不同状态下,免疫细胞的应答能力也不同;更关键的是,MSC的免疫抑制有多重机制,更难于统一量化。

 年龄对MSC的一些功能和特性有重要的影响,尤其是分化和增殖能力随年龄增大而下降明显[18-22],而且伴随着克隆形成单位的减少和衰老细胞的增多[22, 23]。甚至大龄个体来源的MSC失去了促进组织器官干祖细胞更新增殖的能力[23, 24]。

和正常人相比,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患者,其骨髓中的MSC数量下降,主要原因可能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前高剂量化疗药损伤骨髓MSC[25, 26]。接受高剂量化疗的恶性血液疾病患者,分离培养其骨髓MSC,发现其MSC的克隆形成能力和增殖能力明显不如正常人骨髓MSC,这提示患者自体骨髓MSC不适合自体治疗[25, 27]。

MSC的体外扩增培养,使得MSC不可避免地出现复制衰老,也就是说培养代数越高,DNA复制导致的细胞衰老会越多[28-31]。在高培养代数,MSC的胞体变大[22],端粒长度缩短[32],更容易引起瞬间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(IBMIR)[33]和被补体所攻击损伤[33, 34]。有研究显示2-7代的MSC的免疫抑制能力没有明显差异,而7代后的MSC出现免疫抑制能力下降[35]。1-2代的Prochymal(骨髓MSC)治疗GVHD患者,其1年的生存率为75%,而3-4代Prochymal(骨髓MSC)的治疗组仅为21%[36];这些数据表明Prochymal(骨髓MSC)在体外扩增时出现快速的细胞质量下降(3期病人多用量大,导致大量的高代数扩增),这也是Prochymal(骨髓MSC)3期临床试验失败的最大原因之一。



3

MSC治疗方案(剂量和频率)

当我们用MSC治疗疾病的时候,MSC的治疗方案是应该最先想到的事情。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归巢趋化特性,特异性地向损伤或低氧的组织趋化迁移,但间充质干细胞不能区分是急性炎症还是慢性炎症。如果机体内出现多系统多部位损伤,那么MSC都会向这些损伤部位趋化,导致了达到某个局部的细胞数偏少,因此,这种情况下应该增加MSC的使用量。比如,MSC静脉输入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体内,MSC既要发挥免疫抑制的作用,还需要参与修复损伤的肝脏。MSC临床治疗GVHD常见剂量见下表。


尽管有不少临床研究使用单剂量MSC,但是有证据显示多次注射效果优于单次注射。MSC治疗心脏疾病1周后,存活的细胞低于1%[37, 38],这意味着要维持良好的治疗效果,需要多次注射。动物实验也证明多次注射能有效地阻止GVHD的发生[39]。单次注射下,高剂量和低剂量的MSC治疗GVHD的疗效都没有明显的差异[40]。不少GVHD患者需要多次注射MSC才能取得很好的缓解效果[36, 41, 42]。同样的情况出现在肝衰竭的治疗中,单次注射MSC不能有效降低乙肝慢加急肝衰竭患者的死亡率[43],但是多次注射MSC则可以[44, 45]。

 既然Prochymal(骨髓MSC)的适应症是难治性GVHD(注意是难治性GVHD,而不是所有GVHD),那么反复多次Prochymal输入治疗已是必然。因此,没有多次(超过3次)治疗是Prochymal(骨髓MSC)3期临床试验失败的最大原因之二。当然,最佳治疗次数,需要通过大样本临床研究来确定。



4

其他影响因素

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难治性疾病的治疗,都需要综合治疗,而不是单一使用MSC。比如MSC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GVHD,能取得100%的缓解率[40]。因此,不要过高地期待单一MSC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治疗各种疑难性疾病。

静脉输入MSC后,大约70%的MSC会在肺脏滞留,然后被清除[46]。MSC治疗DSS诱导的肠炎小鼠模型,腹腔注射的疗效优于尾静脉注射[47]。另有研究显示用胎牛或小牛血清培养MSC,可以增加MSC的免疫原性,从而加快机体清除MSC的速率[48, 49]。



5

小结

虽然MSC的临床研究风风火火开展了一二十年,却无法取得可信服的治疗结果。由于某种未知的想法所影响,绝大部分MSC的临床研究采取单次输入治疗,然后期待这一次的输入治疗,MSC能发挥神仙水的作用,一劳永逸地解决各自疑难疾病。观察到一次MSC输入治疗效果不佳,又开始各自怀疑MSC不能治疗疾病。难道这些MSC的临床研究工作者没有想起药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:有效的血药浓度?


以一个小例子来结束本文:米饭能填饱肚子,但是一粒米饭能填饱肚子吗?


参考文献(略)







相关链接:

江湖论剑:到底输注后的干细胞在体内存活了多久?

江湖论剑: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特性之比较

江湖论剑:论一个细胞的华丽转身---细胞重编程

江湖论剑:驳“间充质干细胞的局限性”书

江湖论剑:生命的脚手架!一文读懂间充质干细胞

江湖论剑:MSC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性研究总结

江湖论剑:iPSCs技术在细胞免疫治疗中的应用

江湖论剑:双特异性抗体在细胞免疫治疗中的应用

江湖论剑:免疫细胞治疗是忽悠吗?用临床实验数据说话

江湖论剑: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哪种强?


—  END  — 




文作者东海先生,首发于《间充质干细胞》。本文经东海先生授权发布。



干细胞者说

 - 科普  情怀  责任 -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